五一攻坚:300建设者在盘兴高铁编织高铁“神经网络”

晨曦微露,云贵高原的层峦叠嶂间,300余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建设者正以山川为帛、钢轨为笔,在盘兴高铁建设现场编织着现代交通的神经网络,用汗水谱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壮美史诗。

作为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的最后一个项目,盘兴高铁这条全长98公里的钢铁巨龙,以90%的桥隧比刷新贵州高铁建设纪录。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黔西南州快速铁路的空白,在贵州省西部地区形成具有干线城际与都市圈通勤城际“双重属性”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承担着全线电力牵引、隧道照明等核心系统的建设重任,正以毫米级精度构筑这条智能高铁的“神经系统”。

房建攻坚:筑造精密设备之家

“‘五一’期间,全线8座电力核心设备房屋正同步推进,关键工序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将为线路上所有的电力变电设备建造属于它们的家。”房建专业技术负责人钱春林介绍。

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已完成主体结构的房屋内,正在进行内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施工。“虽然五一不能返乡,但保质保量完成设备‘精装房’的交付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钱春林说。

电力交响:奏响能量传输强音

“注意电缆盘转速,防止打扭!”在保田至兴义南区间,轨道车缓缓前行,电力专业工程师蔡军军手持对讲机,目光如炬紧盯电缆敷设轨迹。36条公里高压电缆需穿越隧道、跨越路基,施工团队采用“轨道车牵引+人工辅助”,在狭窄的施工作业面内精准敷设。

在配电所设备就位现场,蔡军军边擦汗边调整电缆固定卡扣,工装后背已结出盐霜。节日期间,现场就位的26台配电所设备,以“零损伤、零返工”的战绩为区间贯通线、站场送电打下坚实基础。

“在‘五一’期间,我们还将在盘州至保田区间隧道进行低压电缆敷设及相关照明设施安装,在保田站10kV外电源线路处开挖电杆基坑30个,组立电杆26根,助力下一步保田10kV配电所受电节点顺利完成。”蔡军军介绍,电力系统专业作为全线的能量中枢,是线路“供血系统”,承担着全线接触网供电、通信信号、调度指挥、车站设施、隧道照明等所有用电设备的能源供给。

触网精调:编织空中供电经纬

“仔细核对杆号,注意测量仪方向!”在盘州至保田区间,接触网专业工程师李锦德手拿记录本在轨道上认真指导现场工人进行接触网测量。

据了解,“五一”期间,将在全线组立接触网支柱100根,隧道吊柱安装200根,接触网放线距离达30公里,完成腕臂数据测量1000组,吊弦数据测量1500组。

“接触网作为列车获取电力的直接来源,如同线路的‘生命线’,为车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做到测精控微,确保列车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李锦德介绍,“我们全面贯彻‘样板引路、示范引领’工作方针,对5067处腕臂使用专业计算软件精准预配。提高接触网吊柱及腕臂安装精度,推动触网安装调整一步到位,减少精调工作量,为下一步接触网静态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安全筑基:构筑三维防护长城

施工现场还有一位“绿马甲”格外显眼,他是盘兴高铁强电工程项目安质部部长冉维强。他的“五一”行程排得很满,但他的目的地不是名胜山川也不是人文古迹,而是烈日下的一处处施工现场。

“开始操作前,一定要检查并确认安全带穿戴完整,脚扣佩戴正确,挂好安全绳……”冉维强一遍遍提醒着工人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越是关键时刻,我们越是不能放松安全质量的监管。”冉维强对记者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我们是所有专业的‘免疫系统’,时刻防范危险入侵。”

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项目部推动“人防”向“技防+制防”升级,打造“安全夜校+实景培训+应急演练”三维课堂,为项目高质量建设筑牢“防火墙”。

盘兴高铁强电工程去年8月开工建设,项目团队以无轨精准测量技术和接触网腕臂、吊弦计算软件为核心驱动力,将数字化、智能化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分析让施工过程清晰可视化,不仅有效提升施工质量,还大幅缩短工期。

盘兴高铁即将以矫健的身姿穿越群山,而建设者们的匠心精神,也将化作钢轨上跃动的音符,奏响着新时代铁路建设者追求卓越的时代强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

相关文章

五一攻坚:300建设者在盘兴高铁编织高铁“神经网络” 2025-05-01 20:56:00

多地楼盘项目节前扎堆上市,房地产也过“劳动节” 2025-05-01 08:08:00

区领导现场调研推动重大项目 2025-04-30 16:26:00

硬核政策助力!山东单个影视项目扶持最高达4500万元 2025-04-29 07:51:00

上海召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备战动员会暨反兴奋剂教育培训会 2025-04-28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