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首个现代化育秧工厂投用


3月17日,在米东区水稻示范园智慧育秧工厂,工作人员用手机操控育秧机,全程自动化培育番茄苗。 (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贾梦妍)3月17日,位于米东区羊毛工镇新建村的智能化育秧车间内,伴随着传送带的匀速转动,智能播种机精准地将番茄、辣椒种子嵌入育苗盘,这标志着米东区首个现代化育秧工厂正式投入春耕生产。

米东区的田野上,现代农业的脉搏强劲跳动。

这座占地约9000平方米的工厂,正以“一天完成6000盘播种”的效率,刷新着传统农业的生产节奏。

工厂采用“水稻+果蔬”双线生产模式,高峰期时,每日可同时播种水稻苗上万盘、果蔬苗7000多盘。

“现在正是蔬菜育苗黄金期,200多亩地的蔬菜苗订单已经排满。”育秧工厂负责人王兵说着将育苗盘摆上了自动播种线。随着传送带的转动,装土、压实、点籽、覆土、浇水……一气呵成、控制精准,每个穴盘播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相较人工育苗效率提升20倍以上。

不仅如此,智能化灌溉系统通过管道将水肥直接输送至幼苗根系,较传统漫灌节水40%,肥料利用率提升30%。幼苗“吃”得好,长得自然好。加上恒温恒湿育苗,各类幼苗成活率高达95%以上。

王兵说:“15元/盘的亲民价格吸引周边多个村镇前来预订,目前工厂已接到6000余盘蔬菜苗订单和400多亩地水稻育秧订单。订单还在源源不断增加,我们也会排好工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育秧工厂环境可控,果蔬苗成长更快,农户尽早移栽种植,待成熟时也能早上市半个月,更容易卖出好价钱。我们也在积极向周边农户推广。”新建村党总支委员马向龙告诉记者,育秧工厂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自建设以来已产生显著效益,为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持。

据悉,米东区水稻示范园智慧育秧工厂项目是当地首个工厂化、智慧化的育秧基地。两个功能差异化的大棚中,玻璃大棚内搭建立体苗床,配备全套自动化设备;薄膜大棚负责炼苗环节,通过环境适应性训练,有效缩短幼苗缓苗时间,增强其对低温、大风等不利条件的抗逆能力。

相关文章

“五一”假期有台风?今年首个台风已迟到一个多月 2025-04-28 20:10:00

个性化定制生产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开拓国际市场核心引擎 2025-04-27 10:02:00

“95后”女生在拼多多卖厨具,用马斯克理论改造生产线,创业一年卖出上亿元 2025-04-25 18:34:00

【金色热线】云南移动全面铺开“数字边疆”专项行动 以“四边行动”赋能边疆发展 2025-04-24 20:51:00

万人说新疆 2025-04-17 1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