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地到热搜,历城二中音乐会凭啥连年“出圈”?
大众网记者 赵港宁 济南报道
五月的泉城,星光与荧光交相辉映。5月5日晚,历城二中第二届“勤志之夜”草地音乐会再次点燃这座城市的教育热情。
继2024年首届“勤志之夜”草地音乐会霸屏“朋友圈”后,今年的草地音乐会全面升级。

以“你未来的样子”为主题,鹿先森乐队、歌手萨吉携手北大、中科大等11所顶尖高校师生同台献艺,近万名师生在星空下共赴这场青春与梦想的盛宴。
从校园草地到同城热搜,这场中学音乐会为何能持续引爆社交网络,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藏在历城二中十余年来深耕细作的美育土壤之中。

顶流阵容+学霸天团,打造“破圈”吸引力
当鹿先森乐队熟悉的旋律《华年》在夜空下响起,现场近万名师生自发组成的“荧光海”随之涌动。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民谣乐队,已是第二次登上历城二中的草地舞台。

而今年,山东籍歌手萨吉的加盟更添亮点,她为电影《唐人街探案3》创作的插曲《On My Way》引发全场大合唱,现场瞬间化作荧光海洋。
但真正让这场音乐会与众不同的,是来自全国顶尖高校的“学霸天团”。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李鸿教授的美声独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展现出专业音乐教育的至高水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位博士生带来的原创说唱《Hey Kong》,将量子力学与人文思考巧妙融合;西北工业大学学子改编的摇滚版《就是哪吒》,则完美诠释了航天人的激情与浪漫。

这些演出打破了人们对“学霸”的刻板印象,展现出当代青年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成为高校榜样与中学生“跨时空对话”的舞台。


没有传统舞台的界限,师生以草地为席、星空为幕,自由挥洒青春。历城二中校园歌手穿插演绎6首原创作品,与高校表演形成“奋斗者”与“追光者”的接力。这种“专业引领+榜样示范”的创新模式,让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可感可知,也让这场音乐会超越了普通校园活动的范畴。

“今晚的星光,比任何励志标语都明亮。”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道出了这场美育实验的独特价值。
沉浸式美育,让教育在音符中自然发生
事实上,“勤志之夜” 草地音乐会的火爆 “出圈”,只是历城二中美育教育成果的冰山一角。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历城二中更是一举斩获声乐、器乐、舞蹈三大赛项的一等奖及三项优秀创作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在历城二中舞蹈团的排练室里,初三的刘妙淇向记者讲述了她从舞蹈新手到全国冠军的蜕变历程。“一年换了六把扇子,每一把都记录着不同的成长故事。”作为学校原创舞蹈《剪春风》的主演之一,她的舞蹈之旅正是历城二中“以美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
刘妙淇至今记得第一次接触《剪春风》时的情景。这个以胶州秧歌为创作元素的作品,要求舞者将传统民间舞蹈的“拧、碾、抻、韧”四大特点与现代舞的表现力完美融合。

“她就是我当年的学生。”跟随历城二中艺术团团长赵立秋的指引,记者见到了年轻教师毕欣——舞蹈团的团长。“艺术团教导了我,现在我又成了团里的一员。”毕欣的话语,道出了历城二中美育传承的动人故事。
从受惠于校园艺术氛围的学子,到反哺母校、培育新人的教师,这样的身份转变,恰是《剪春风》的精神内核,更是历城二中美育教育的生动缩影。
在毕欣看来,这些年轻人收获的远不止舞台上的掌声。“你看他们在排练间隙互相纠正动作的样子,那是最真实的团队协作;看他们在演出后拥抱落泪的时刻,那是最纯粹的情感表达。”这种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学生通过舞蹈学会了时间管理,文化课成绩不降反升;有的原本内向的孩子,在舞台上找到了自信的表达方式。

在这里,音乐不再只是简单的娱乐,而是成为连接当下与未来、激发学生无限潜能的桥梁。
现象级IP背后的教育革新,美育硕果背后的育人逻辑
“我常常对孩子们说,”赵立秋望着排练厅里刻苦训练的团员们,眼中闪烁着温柔而坚定的光芒,“要珍惜眼前的‘两束光’——舞台上那束追求艺术极致的聚光灯,生活中那束照亮青春的阳光。”

谈起获得全国一等奖,赵立秋的记忆不是定格在领奖台上,而是那些日复一日的排练场景。她特别提到作品《剪春风》中那个打动人心的结尾画面:“老燕子背上托举着六只小燕子,每个孩子的表情都诉说着不同的情感——有向往,有不舍,有期待,也有忐忑。”
赵立秋动情地说:“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你们展翅飞翔,我们原路返航。”在她看来,训练厅地板上那些因汗水滴落而形成的水渍,比任何奖杯都更能证明孩子们的成长。
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合唱团的备赛过程中。面对全国艺术展演的严峻挑战,合唱团需要在短短8分钟内完美演绎两首风格迥异的作品——一首充满戏剧张力的希腊语音乐剧选段,一首婉转深情的中国民歌。团长刘锦回忆道:“我们前后尝试了十多个版本,从发音咬字到肢体表演,每个细节都反复打磨。”

在历城二中国乐团的排练厅里,团长田玉坤正专注地指挥着学生们排练《奋起》的最后一个乐章。“这是我们参加全国第八届艺术展演的原创作品,”团长田玉坤在排练间隙介绍道,“由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历时三个月专为我们乐团量身打造。”
这部名为《奋起》的作品堪称民乐创新的典范。作曲家巧妙地将山东民间音乐的代表性曲调——沂蒙山小调,与现代交响乐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中西合璧”音响效果。
《奋起》最终在全国展演中获得器乐类一等奖,获得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
在赵立秋看来,这些艺术团的孩子用汗水和坚持诠释着“勤志文化”的真谛。每当夕阳西下,艺术中心的窗户总会透出温暖的灯光,那里有琴房里独自加练的身影,有舞蹈室中反复纠正动作的坚持,更有老师们默默陪伴的守候。这些平凡而动人的瞬间,构成了历城二中艺术教育最真实的底色,也见证着一代代学子在艺术熏陶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从全国艺术展演的巅峰对决,到草地音乐会的万人狂欢,历城二中正在以创新实践重新定义素质教育的内涵。

正如鹿先森乐队主唱说的那样:“历城二中的同学们,都是挣脱束缚的风。”
当荧光棒汇成的海洋点亮的不只是夜空,更是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当获奖证书承载的不只是荣誉,更是对育人本质的深层思考——历城二中用持续出圈的美育实践,向我们展示着素质教育的真谛。

在这所学校的教育叙事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每段青春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成长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志之夜”草地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所中学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生动回答。
在这个五月之夜,历城二中用音乐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润物无声,从来不必囿于围墙之内。
图片来源:历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