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士来深求医,解锁健康密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谢红
近日,来自香港的林女士(化名)在深圳华侨医院体验了一场特别的“清仓行动”。多年来,她一直饱受胆囊结石、胆囊炎反复发作的困扰,一心希望保留胆囊这个重要器官,以保障未来的生活质量。经过深圳华侨医院普外科团队充分评估后,林女士符合保留胆囊的条件,通过规范治疗,成功为其取出胆囊和胆囊管内的结石,解除了病痛。

生活中,像林女士一样深受胆囊结石困扰的人不少。那么,胆囊里的“石头”究竟是怎样在人体中“兴风作浪”的呢?
1、“堵”出大麻烦:
正如林女士的情况,结石一旦卡在胆囊颈部形成“嵌顿”,胆汁进出通道就被堵塞。这就像水库闸门被堵死,胆囊内压力剧增,胆汁淤积,必然导致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令人苦不堪言。
2、“磨”厚胆囊壁:
长期的慢性炎症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会像砂纸一样,持续“打磨”胆囊壁,导致胆囊壁显著增厚、纤维化。幸运的是,这种增厚往往是可逆的。只要解除了梗阻(如取净结石),随着炎症消退,增厚的胆囊壁通常在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能逐步恢复接近正常的厚度和弹性,胆囊功能也有望随之改善。
3、“挤”满空间:
当胆囊腔内几乎被结石填满,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的核心功能就名存实亡了,严重影响消化。
深圳华侨医院院长胡明彦提示,胆结石的预防胜于治疗,治疗只是重获健康的起点,终身做好健康管理,才是预防结石复发的关键。他提示,大家不妨从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做好胆结石防治工作:
一是 生活方式重塑。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规律进食,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
二是 定期复查。 严格的定期复查(特别是腹部超声)必不可少。这就像给胆囊做的“年检”,能及早发现微小复发苗头。
三是早期干预。一旦复查发现复发迹象(如:微小结晶等),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针对性措施,将结石扼杀在萌芽状态。(图片由深圳华侨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