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听不见、道不出 纸上调解让听障当事人“听见”公平

【来源:法治日报】

5月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民法院王洼法庭,法官助理张哲文用自己刚学的手语不熟练地比划了几下,听障人士李某看清这个熟练而真诚的手语动作时,眼底泛起涟漪,立即用手语回应道:“谢谢你!”

事情还要从10天前说起。这天,张哲文拿本卷宗找到法庭庭长韩治国:“庭长,最近新收了个听障人士借贷的案子,是不是得请个手语老师?”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当事人“听不见、道不出”,案件该如何办理?翻阅完卷宗,“听障人士”“网贷”“债权转让”等一系列关键词让这位老庭长当即作出判断:“先不用,没有文化程度弄不了网贷,我们可以试试‘纸上调解’。”

不出所料,整个应诉过程非常顺利。通过调查得知,2020年,李某接触到股票理财,于是通过分期平台网络贷款18000元用于投资,后理财失败导致该笔借款逾期。因残疾,如今45岁的李某孑然一身,但他始终积极乐观,前不久还获得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

四月末的晨光斜照进法庭,李某攥着写满疑问的答辩状匆匆而至,并忧心忡忡地指着诉状中的“担保费”“信用评估费”“资金占用费”等名词连连摇头表示不解。

“我看你是中专文化,我们就在纸上沟通吧。”韩治国掏出笔在几份类案调解书、判决书上飞速书写着,“答辩状我也认真看完了,下面我就一一解答你的疑问。”

“借款利息没问题,但逾期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

“担保公司帮你还清欠款后,依法享有追偿权。”

“担保公司还可以把这些债权打包卖给别人。”

……

平日繁忙的法庭今日却异常“安静”,只听到纸笔摩擦的声音,一笔一划间,法律条文便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表达,李某“无声”的世界同样“听到”了公正之音。

在解法结的同时,还要解心结。韩治国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关心李某的家庭生活情况,鼓励他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李某的眉头随着文字舒展,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调解。与此同时,张哲文也已做通了原告公司的思想工作,代理人当即表示只需要偿还15000元本金及1600元利息即可,放弃了其他诉讼请求。

5月8日,李某再次来到法庭。“你好,让你久等了,现在向你送达调解书。”张哲文用不熟练的手语与李某交流。原来,在这之前,韩治国就向张哲文叮嘱尝试学习几句手语。为此,他特地花费了好几个小时反复练习。

图为张哲文在用不熟练的手语与李某交流

看到张哲文的“话”,李某怔住了,随即伸出拇指弯曲两次表示感谢。这微小的动作传递着心中的千言万语,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 者 申东 通讯员 陈兆培 张哲文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宋胜男 朱晔岳铼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当事人听不见、道不出 纸上调解让听障当事人“听见”公平 2025-05-09 10:39:00

一河连深港 法治向未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圳河套实践 2025-04-25 16:56:00

普法春风进社区 法治阳光暖民心——历城区城管局开展“家门口”普法惠民活动 2025-04-22 21:04:00

优化行政检查,上海将全面应用“检查码”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2025-04-17 12:00:00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涉工伤留薪期、竞业限制协议 2025-04-16 1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