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给安徽带来了什么?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安徽意味着什么?

8月20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之际,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视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的安徽,召开了全省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在会上,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构建长三角“1+4”干部人才交流机制、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探索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多元化补偿机制、179个跨省事项“一网通办”……大会公布了30个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从干部交流到科技攻关,从生态保护到民生福祉,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安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改变。

大会上,来自沪苏浙的科学家、企业家亦受邀上台发言。他们在安徽的故事,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注脚。

“实验室已联合长三角多家院士团队、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天都—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联合实验室,设立了实验室长三角科创基地,在深空资源利用等领域协同攻关。”在大会上发言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副总工程师侯建文如是说。

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侯建文来安徽入职本身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之下的结果。从事航天工作40余年的侯建文,曾任地球、月球、火星多型卫星总设计,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23年,他从上海到合肥工作。身处安徽,侯建文深刻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力争3年内联合长三角不少于10家科研机构和20家企业。”

科创已成为合肥这样的科技之城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抓手。合肥市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合肥已组建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与沪苏浙开放共享4个大科学装置,实体化运作G60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来自浙江。从2005年起,天能集团先后在安徽芜湖、界首、太和、马鞍山发展布局,累计投资超百亿元,拥有有效专利超1000件,年均研发投入达5%。“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安徽为企业创造了更优环境。长三角一体化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天任说。

发言的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德利玻璃集团董事长施卫东来自江苏南通,今年已是他到安徽发展的第26个年头。

“1996年,德力股份在江苏南通创立。不久之后,就开始布局安徽。在安徽这篇创新的热土上,德力获批了行业内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首批博士后工作站、获得了首批中国驰名商标。”回顾在安徽的岁月,施卫东动情地说。

在皖南小城安徽广德,沪皖共建的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正加快落地。广德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生态优越、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近60%,这里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地带”。

作为大会上唯一一个发言的县级市代表,广德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近3年,广德招引的项目中有87%来自长三角地区。今年上半年沪苏浙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77%。”

位于广德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年来,该市正在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科创高地。(肖本祥摄)

未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如何高质量推进?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安徽将从四个方面着手: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化“两心同创”,共建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实体化运作合肥滨湖科学城。聚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强化高水平协同开放,合力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探索共建各具特色的省际毗邻协同发展区,构筑陆海内外联动的江淮开放大通道。

坚持融圈进群,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实现跨域无感、智慧互联。

推进绿色发展,携手建设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协同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强化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长三角天更蓝、水更清贡献安徽方案。

(皖高峰工作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长三角一体化给安徽带来了什么? 2025-08-26 00:16:00

合肥发布最新干部任前公示 2025-08-08 17:51:00

泰国军方:泰柬边境多个地区发生军事冲突 2025-07-24 18:14:00

“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安徽开展“访企入村”行动听民声解民忧 2025-07-22 03:30:00

听这位国际问题专家谈两国关系…… 2025-07-05 0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