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什么意思

土地征用,简称征地,是指 国家及地方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强制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并由国家给予法定补偿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属于村集体的土地经过征地手续后,转变为国家所有,同时国家会给予相应的补偿。

土地征用的主要特征包括:

强制性:

土地征用是国家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被征用方必须服从。

补偿性:

国家征用土地必须依法给予被征用方一定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

使用权转移:

土地征用后,土地所有权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但用地单位只获得使用权。

用途限定:

土地征用主要用于兴建厂矿、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等建设。

土地征用的程序通常包括申请选址、协商征地及安置方案、核定用地面积以及划拨土地等步骤。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土地征用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它确保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充分保障了被征用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探产供储销衔接 2025-05-01 09:57:00

国家大剧院制作《女武神》恢弘亮相,“指环”宇宙添上第二块拼图 2025-04-30 07:55:00

今日二审宣判!押送李铁的警车已进入法院 2025-04-30 07:37:00

国博推出展览品牌“国家展览” 武王墩大墓展未来将与观众见面 2025-04-27 14:15:00

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2025-04-24 18:54:00